旧网站入口

书院史话之清代重赴鹿鸣宴的岳麓书院山长


书院史话之清代重赴鹿鸣宴的岳麓书院山长

鄢益之

参加银齡志工岳麓书院讲解已经有四年了,除了完成离退休处、协会安排的任务外,不少同事朋友、同学亲属他们自己或者他们的客人来校时,也会叫我去为他们讲解书院。有人曾问我有没有具体统计过讲解的次数,这还真没有。不过,我回忆了一下,到7月13日止,今年就已经有二十来次了。讲解的对象有专家学者、领导干部,也有普通职工群众;有佛教高僧、少数民族兄弟,也有港澳台同胞;有年逾90的离休老干部,也有大中小学学生,还有幼儿园的娃娃们。为了提高自己讲解能力,除了聆听邓洪波教授、柳肃教授、李兵教授等专家的讲座外,我还阅读了不少有关中国书院历史、岳麓书院、中华传统文化等方面的图书,搜集了很多资料,写下了一定数量的摘录和笔记。所以在针对不同的对象时,我可以轻松自如的讲解。讲解时间短的四十到五十分钟,一般七十到八十分钟,最长的一次讲了差不多三小时。在那天讲解组培训时,有人建议我将这些摘录和笔记整理下,传给大家看一看。我想这是一个好建议,既能和大家分享相关的知识,我也可以整理和复习这些资料。所以我将陆续开始做这件事,完成一篇就发一篇。其实,去年《爱晚亭》杂志第2期上的《两位学子的交往佳话》就是根据这些摘录和笔记整理综合的,应该算第一篇,这次的《清代重赴鹿鸣宴的岳麓书院山长》算第二篇吧。

走进书院登上赫曦台,人们都会听到导游讲罗典重赴鹿鸣宴和“福”、“寿”两个字的故事。鹿鸣宴源于周代兴贤能的乡饮酒礼,《仪礼·乡饮酒礼》贾公彦疏引郑(玄)目录云:“诸侯之乡大夫,三年大比,献贤者能者于其君,以礼宾之,与之饮酒。”则此礼一开始就与地方向国君献贤能有关。科举是为朝廷选贤荐能、选拔人才的,故唐以后很自然地被引进为科举礼仪,以后逐步制度化,一直沿用到明清。饮宴之中必须先奏响《鹿鸣》之曲,随后朗读《鹿鸣》之歌,故名鹿鸣宴。清代,乡试揭晓的第二天,行省一级的官员设鹿鸣宴,宴请考官和中式举人。同时,六十年前考中该科的举人,经朝廷批准,也可重赴鹿鸣宴。不过条件却非常苛刻。首先,必须中式六十年后仍健在。其次,必须德高望重,为乡里表率。同时还要有地方有名望的士绅联名向州县申请,然后逐级上报礼部,经皇帝裁决批准后,才能赴宴。可见重赴鹿鸣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能得此恩荣的人很少,故清人吴振棫说“本朝二百余年不过数十人”。然而,清代岳麓书院山长中,曾有三位山长曾获此恩荣。

罗典(1719~1808)是湖南湘潭人。清乾隆十二年(1747)乡试第一,乾隆十六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官。曾出任河南、顺天乡试主考官、会试同考官。历任四川提督学政、江南监察御史、吏、工二科掌印给事中,迁鸿胪少卿。后来罗典为奉养母亲辞官回家,而后被聘为岳麓书院山长。自乾隆四十七年(1782)到嘉庆十三年(1808)坐拥皋比(注:皋比即虎皮。古人坐虎皮讲学,后因以指讲席)二十七载,八十九岁高龄在岳麓书院山长任上无疾而终。罗典学问广博,品行兼优,老成宿望,在岳麓书院的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书院的主要贡献有如下两点:首先是培养了大批的人才。二十七年中肄业人数三倍于朝廷规定的数目,“大湖以南,人才辈出,登甲第,内外蒙擢用,既孝廉明经以品行才猷文学著名者数百人,门墙之盛,为从来所未有”。这其中有从游罗典二十四年之久、学识博洽的胡光北;有“足当大任”,“称为经世才”的严如煜;有“生平志行过人,屡掌文衡,得人称盛”的状元彭浚;有以《弟子箴言》鸣世的探花胡达源;热心教育的欧阳厚均兄弟等等,举不胜数。经世改革派人物陶澍、贺长齡也是其中佼佼者。其二是节省自己的薪水,修复和修建了书院多处建筑。这其中就包括中国四大名亭之一的爱晚亭(原名红叶亭)和赫曦台(原名前亭)以及著名的书院八景。罗典掌教岳麓书院期间贡献巨大,备受朝廷嘉奖,先后提奏四次,经吏部记录八次。正因为如此,书院建有慎斋祠以供奉这位“卓有成效”的书院山长。清嘉庆十二年(1807),时任湖南巡抚的景安奏请朝廷准其重赴鹿鸣宴,得到皇帝的恩准。罗典重赴鹿鸣宴成了岳麓书院又一件盛事。

万年茂(1718-1808)是湖北黄冈人。清乾隆元年(1736)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任广西道御史,监察御史。遇事敢言,不畏权门。因弹劾于振、陈邦彦两学士,言语过激而遭罢官。归后,杜门谢客,乐志养亲。当时,郡省大吏都仰慕其贤,各地争相礼聘他主讲书院。所至学为人师,身为世范,成绩卓著,学者尊信之如泰山北斗。乾隆三十八年(1773)聘为岳麓书院山长。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湖广总督毕沅、湖北巡抚福林奏请朝廷批准,八十七岁时重宴鹿鸣。

徐棻(1811-1896)望城人,进士,清代书法家。晚年主要从事教育工作,在城南书院、岳麓书院主讲长达二十五年。光绪二年(1876)聘为岳麓书院山长,光绪二十二年(1896)在山长任上去世。在位时,功勋卓著,备受朝廷嘉奖。光绪二十一年(1895),“帝命重宴鹿鸣,恩赏二品顶戴,玺书褒美,海内荣之”。卒后曾有120余名弟子联名为其刻石立碑,以颂扬他的功绩。当时这一举动,被视为尊师重教的典范记载、传颂下来了。

清代岳麓书院前后有三位山长被朝廷恩准重宴鹿鸣,而且罗典、徐棻是在岳麓书院山长位上获此恩荣的,这也成为了岳麓书院的美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