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桃花源探寻
周正安
我在上小学的时候,从书本中和老师讲授中知道陶渊明的名字和一些著作,其中有《桃花源记》。那时候,老师说,这篇游记的内容是虚构的,世外桃源只是人们心里的向往,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几十年来,我一点也没有想到,那位生活在将近两千年前的东晋隐士,竟然在我现在所居住的深山老林里留下真迹,我居住的地方就是他所描述的世外桃源。
他留下的真迹,就是湖南省新化县奉家镇下团村。这是一个只有几百人的小村庄,
坐落在雪峰山脉深处的奉家山。过去,这是人迹罕见的地方。近来,这里通了公路,已经被许多游人知晓,前来参观的人几乎可以说是络绎不绝。
村子里的人大部分姓奉。有许多老人是桃花源问题专家,不但能够清楚地记得许许多多祖辈传下来故事,而且自己也有亲身经历。
这位老太太是百岁人,听力很好,说话清晰,总是笑容满面,而且仍然能够靠自立,手脚麻利。
她住的这栋房子,有些年岁了,从结构看,是非常原始的。因为古朴,村里有人把这栋房子叫做陶渊明故居。
据说,陶渊明本人到这里来的时候,住了好几天,从当地人口中得知,战国时,秦献公生了两个儿子,长子名赢季昌,次子赢渠梁继承了王位称秦孝公。秦孝公重用商鞅变法,季昌反对变法,与秦孝公政见不合。变法派执政时,为避杀身之祸,赢季昌取秦字之笔画改姓奉,更名吉,履采药人踪迹,潜隐于山林,其后人辗转至奉家山,傍溪而居。
陶渊明所描述的武陵渔人,实际上就是他本人。他就是从这里上岸的。那时候,两岸的树木又多又高,水也深得多,可以放木排。陶渊明的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被封为长沙候,子孙和朋友众多,其中很多分布在离这里不远的地方,例如溆浦县和隆回县。爱好大自然的陶渊明有机会到这里来游览。
为了方便客人,村里人最近在武陵渔人上岸的地方写了一块牌子:山有小口。从这条小路爬上山,就到了一个小口。所谓小口,实际上是参天古树下的一条小路。年老的人都见到过那些古树。可惜,现在,那些古树都见不到了。
过了小口,可以看到村子的大部分。这是附近非常难得见到的平地。桃花盛开的季节,也是油菜花盛开的季节。
这里的桃树绝大部分是古老的,漫山遍岭。这种桃树是野生的,是古樱花树,花瓣特殊,结果,果实不大,不好吃。这种树,在别的地方是罕见的。从这里我才真正懂得了《桃花源记》中源的意义。所谓源,指的就是源头。这里是桃花的源头,可以说是世界上所有桃花的源头。
这口古塘,自陶渊明离开这里以来,一直没有被清理过,旁边的古井,是这口古塘的水源,也一直没有被人动过。
一家有事,大家支援,也是他们的传统。到目前为止,这里仍然可以夜不闭户,道不拾遗,无愧于世外桃源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