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五十年的回顾和感悟
何维杰
一、从教五十年的回顾
(一)历史背景
1.我为什么选择教育事业作为自己终身从事的事业,决定因素有三个:
(1)52年高中毕业时,正面临着当时国家急需师资。
我毕业时,当时正像师大附中历届毕业生一样,曾希望报考北京航空学院和清华大学,也做好了这方面的准备,但经过北京师大及师大附中领导组织我们应届毕业生召开的几次座谈会动员,我们年级当时有13位同学毅然放弃了原来的志愿,响应了号召被保送到师大。(当时保送的条件是平均成绩只要在85分以上即可,而我当时的成绩在平均分90分左右。)
(2)苏联电影“乡村女教师”的影响,她的献身精神,她的甘当“蜡烛”精神也感染了我。
(3)师大附中母校教师,特别是我们的物理老师毛鹤龄老师等,他们教学艺术很高,对学生的高度责任感,他们的教学效果好、教学质量高,使我们都深受其益。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我选择了从事物理教育作为我的方向。
2.我是怎么来的湖南大学
56年大学毕业,我考入了北京师大物理研究生班。58年研究生毕业前夕,系里管研究生分配的汪老师曾找我征求意见,有两个选项让我选择:一是去青海大学仼教;二,是去湖南大学筹委会搞物理系筹建工作。经考虑后我选择了后者。当时领导找我谈话时说:“湖南大学是一个新筹建的学校,还在筹建中,还是一张白纸,到这个单位去,可能要比去其它已建成的大学要付出更多的辛劳,你要做好精神准备。”当时我也正是抱着能在这白手起家的学校和系,能画出更好更美的图画的想法和愿望和憧憬,服从了需要,最终被分配到了湖南大学筹委会。
(二)从教五十年的回顾
自58年7月初分配到湖南大学,至今已经历了半个多世纪。五十年來,弹指一挥间,许多已经历的事情对我来说仍然历历在目。对一个人来说,五十年也是漫长的,它使我从青年、到壮年、到中年、到老年。对个人的事业、成长来说也是最重要的,最关键的时期,在这里我由助教到讲师、到副教授、到教授到退休,从单身到成家立业。
回顾这五十年,路是怎么走过来的?是很有意义的,对我未来还没走完的道路,如何活得更有意义也是有积极作用的。人生就是要不断地站在终点上,回过头来看看自己所走过的道路,才能在自己有生之年活得更踏实,更充实, 更有意义。
过去的这五十年,我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历程:
1.从建系到开课(58-78年)是打基础阶段。从58年7月来湖大筹委会报到,到78年升讲师经历了20年,(当时直到78年才恢复晋升制度)在这期间我经历了五个第一:
第一个来报到,(是湖大物理系创始人之一),第一个物理教研室主任,第一个开课,第一个代表物理学科参加全校教学公开课,68年第一个复课闹革命上台为学生讲课。
2.从为本科生开课到为学校创建两个硕士点并为研究生开课(78-97年)是我做出主要贡献阶段。
(1)此期间我先后为本科生开出了力学、原子物理、量子力学、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大学物理思想史等六门课程。
(2)在葛旭初教授的大力支持下,与沈抗存、罗华浩两位老师一道,在85年争取到了大学物理学科教学论硕士点,与邓树增教授、许康教授合作于90年又为学校争得了科学技术哲学硕士点。
与此同时先后为全系及物理学科教学论方向研究生开出了高等量子力学、大学物理学科教学论、大学物理专题研究、物理疑难解析、物理思想史与方法论等与研究生课程。
先后指导了陈曙光、欧阳玉、龙跃君、成运、王青狮、黄满池、周晓岚、黄晓娟等八位研究生,以及两位国内访问学者、赵若云和唐建辉。
先后为科学技哲学硕士生开出了科学技术史、科学思想史、范畴论等三门研究生课程,指导了马庆仁、肖朝晖、孟永红三位研究生,此间还为全校博士生开出了部分“自然辩证法”课程。
(3)在94年、95年,我先后两次应日本上智大学笠耐教授、中部大学冈岛茂教授、千叶大学草戈英荣教授的邀请赴日本进行国际合作及讲学,课题包括:《大学与中学物理教育的衔接》,《中日大学物理教育的比较研究》,受到了日本及国內同行的好评和重视。
(4)为湖南师大硕士研究生主持论文答辩和审查毕业论文几十人次。
(5)担任了省物理学会理事、秘书、秘书长、副理事长兼大学物理教育委员会主任、以及全国高等物理教育研究会理事。
(6)自97年起,应长沙大学邀请担任该校兼职教授,历时三年半,并为该校本科生开设了《物理疑难问题解析》、《物理思想史与方法论》及《物理教学论》等三门课程。
此外,还应省教育学院、娄底师专邀请为两校师生作过几个专题报告,并讲了《物理教学论》课程。
(7)主持和参与了省和国家几项重要科研课题:
主持了省教委下达的《工科大学物理课程内容结构体系与教学模式的现代化研究》、《创建大学物理教学新体系、探索融素质教育于课程教学的新途径》,并分别获省教委三等奖、校教学成果一等奖。
参加了国家教委下达的《国内外工科物理比较研究》课题,主持了其中《工科大学物理教材中融入物理学史研究》子课题,获国家教委二等奖,参加了省科委下达的《湖南省科技志》的编纂工作,获全国地方志一等奖。
在此期间先后于83年被晋升为副教授,92年晋升为教授。并多次荣获校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校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学会工作者、省科协积极分子等光荣称号。
3.从98年初退休至今,是步入“夕阳红”继续发挥余热阶段。退休后主要做了三方面工作:
(1)连续担任了多届校教学督导团成员兼大组长至今。
(2)主动为全校本科生开出了《文科生第二种思维方法》、《物理思想史与方法论》及《科学思想史》三门公选课。
(3)主编出版了《大学物理学》、《大学物理课程学习指导》、《物理思想史与方法论》、《文科生第二种思维方法》等教材及专著,编写了《科学思想史》教材讲义。
此外,还多次参加了长沙学院及益阳城市学院的课程评估工作,受到两学院及相关教师的称赞和好评。
退休后,还两次被学校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及“校优秀教学督导成员”。
二、几点感悟
1.要珍惜生命,珍惜有生之年的每一时刻。人活着就要有信念,要有一股精神。
我这五十年没有做出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但活得是充实的,感到基本上没有虚度。
记得1950年我上高二那年,班上大家都在争看苏联著名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著名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们都为书中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英雄事迹所鼓舞和感动,我们班还召开了主题是“人应该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的班会。保尔的名言:“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因此,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能够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人生最宝贵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保尔的话成为我们班许多同学的座右铭,一直成为鼓舞我们前进的动力。
我在讲《物理思想史与方法论》课时,也曾为玛丽·居里夫人、爱因斯坦、爱迪生等科学家的人生观所感染。玛丽·居里夫人对自己的要求是:“我们应该不虚度一生”,应该能够说:“我已经做了我能做的事”。她又说:“我们必须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心!我们必须相信我们的天赋是要用来做某种事情的,无论代价多么大,这种事情必须做到。”
爱因斯坦也说:“不一定要努力成为一个成功者,但要努力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一个人的真正价值,首先决定于他在什么程度上和什么意义上从自我解放出来”。
爱迪生75岁时,一位记者问他:“您什么时候告老退休啊?”爱迪生风趣地回答说:“在我出殡以前的那天”。
我当然无法和这些伟大的科学家相提并论,但他们的思想境界都深深触动了我,使我感到应该向他们学习,做一支永不熄灭的蜡烛,在活着的有生年代就要继续发光、发热。我想一个人活着是要有信念、有理想来支撑着自己。我对自己的要求是:“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
对待同志、朋友、同事、学生、家人、亲友以及所有接触到的人都要真诚相待,与人为善、实事求是、助人为乐,对待一些不合理现象要敢于坚持真理、仗义直言。例如文利群老师两次被学生评为后50名,张红南老师一次被学生评为后50名,我都出面向教务处和督导团将我们听课后的看法作了如实反映,使他们都能从后50名中除名。又如张智老师最初讲课比赛预赛没有被列入决赛入选名单,经我向督导团做了实事求是反映后,最终被争取列入决赛名单并最终获得一等奖。
对待工作,不论大事、小事、公家事、私人委托的事,不论新课、旧课、必修课、公选课我都认真对待。对所有课程, 课前都是当新课备,因而一直获得师生的好评。例如每个学期公选课学生评教评学时都给了我很高的评价,并一直被评为优秀。
2.要拥有快乐的心态。对生活充满了感激和欣赏,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知足常乐,遇事以平静和宁静的心态去对待,这样,就会永远拥有快乐的心态,有了快乐心态,就拥有了健康。
3.要处理好事业、家庭和身体三者的关系。事业很重要,但是可以重来,家庭更重要,但是难以重来,健康最重要,永不再来。
今后的打算,过去的五十年,为事业、为父母、家庭、子女,活得紧张、忙碌,即使退休,而实际上并不比退休前更清闲,如今剩余的时间已不多了。以后要做的事是:
(1)坦然自若地去追求属于自己的那一个真实,好好为自己活一把!要继续坚持学习新事物,并坚持写日记心得。
(2)继续为湖大做出力所能及的事,量力而行,做自己喜欢做的事,防止老年痴呆。
(3)协助教育好第三代,弥补过去对第二代缺少关怀带来的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