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网站入口

陪读体悟——初探陪读的角色意识


陪 读 体 悟

——初探陪读的角色意识

李 建 南

记忆中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夫妻有一方去国外留学的,另一方常常前去陪读。九十年代到本世纪初,国内名气较大的中、小学校附近,逐渐有家长租房乃至买房给子弟陪读。如今,后者已蔚成风气,前者则渐渐淡出人们视野。儿子从美国应聘到香港科技大学任教,八岁的孙女随之也转来香港读小学三年级。于是乎,我们老两口也来陪读了。小学就在科技大学南闸(南大门)公汽站附近,我们自然不用租房,而是住在儿子家里。说是家,其实儿媳还在美国没过来。于是乎,生活、学习、上学接送,我们全陪了。

8月15日我和老伴从内地赶到科大,次日,外公、外婆便从美国送孙女过来了(不几天,外公、外婆又离开了香港)。可真是紧锣密鼓哇,18日开学,17日,孙女给我们每人发一小纸片——原来是奶奶的点子,请外公、外婆、爷爷、奶奶和爸爸分别写一点勉励她的话,还留一小纸片给妈妈。爷爷我写了李斯《谏逐客书》里的两句话:“泰山不辞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这可不是对牛弹琴吗!不,这里比喻形象、大气,稍加诠释和描述,孙女大致能领略其韵味,而文字和文字后面的深意,她暂时难免似懂非懂,就暂且不求甚解吧,天长日久,让她慢慢去反刍,去领会,去践行好了。

初来乍到,孙女还不适应环境。这天傍晚,她忽然想起,明天是不是要上学?奶奶叫她去问邻家小同学的奶奶,她怯生,不敢。奶奶于是陪她去了。从邻家回来,她喜上眉梢——显然,越过性格障碍,立马收获了喜悦!然而,感觉到了的东西并不一定就清醒地意识到,哪怕是成年人。我顺势给以挑破,引导孙女从感觉上升到意识,并进而引申到弱项可以变成强项,短处可以变为长处,缺点可以变成优点,总之,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就看你想不想变,会不会变。看得出,孙女很受鼓舞。此后,遇到类似情境,只要我张口,她便迅即反应上来:坏事变好事。有一天放学,接她回家,一个路口,一边是手扶电梯,一边是步行阶梯,孙女叫我乘手扶电梯,自己走步行阶梯——她要和我比赛!我说:行——结果我比输了!她高兴得合不拢嘴。我说,坏事可以变好事,现在爷爷这叫——好事变坏事——她不假思索接了棒。而你呢——坏事变好事咯——又是不假思索接了棒!祖孙俩不约而同打起了哈哈。谈笑中还联想上了她熟悉的兔子和乌龟赛跑的故事。我心中暗笑,孺子可教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思维发散,这可是发现、创造的发端哦。以后我们便常玩“变”的游戏,做“变”字文章。

新学年开始,每个班要选两个班代表。全家都觉得这是改变孙女性格弱点的好机会,鼓励她参加竞选。——又是一篇“变”字文章!时间紧迫,先天晚上,奶奶抓紧给她培训。但她总想打退堂鼓。他爸急了,下死命令:非上不可!她越发慌了,哭了。此时,电话鈴响了,是她妈的越洋电话——简直神兵天降!孙女抓起电话躲进睡房,越发哭得伤心了……等哭声渐平,我才轻轻躡进房,抚慰说,别哭了,爷爷看,你觉得上不了就别上呗,不必勉强做自己不后面情愿做的事情。她妈电话里肯定说了不少安抚、开导和鼓励的话,孙女情绪逐渐平静下来。稍停片刻,我似自说自话:不过,费了这么大力气准备,半途而废,无论谁都会不甘心的哟。正是心有灵犀,我瞥见孙女脸上浮上了一丝心动,便顺手拈出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比赛节目中,落选致辞常说的一句经典台词:我上了这个舞台就是胜利!可不是吗,事后经过努力,这些选手果然一个个都成了大大小小的明星!孙女在国外没看过这类节目,经我绘声绘影地描述和渲染,她也受感染了。我于是比照着说,明天你只要上了台,即便一句话说不出,甚至同学还笑话你,你心里也还是可以自豪地说,我上了这个讲台就是胜利!我故作夸张的语调和手势逗得孙女几乎笑出声来。趁着逐渐宽松的气氛,我不失时机地发起攻势:头难头难,万事开头难,闯过了开头的难关,以后就会越来越顺啰。孙女目光专注地望着我,我接着说,爷爷教你两句话:从最坏处着想,向最好处努力。我们做任何一件事都会有个目标,都希望有个好的结果,都在不断地向最好处努力。然而,任何事情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可能出现坏的情况,所以动手之前要从最坏处着想,事先想到可能出现的坏情况,甚至最坏的情况,事到临头你就不会慌张,才可能沉着应对,越过障碍,继续前进。而自始至终你都紧紧盯住心中的目标,要向最好处努力,不达目的决不罢休,那么,一次次胜利便在前面向你拍手欢呼啰!——孙女的情绪终被鼓动起来,正可以趁热打铁,于是我说,好吧,还是请奶奶抓紧培训一会儿,早点睡觉。真叫喜出望外,第二天她居然选上了!

笔者教了一辈子书,而陪读,这还是第一次,所以本文原拟题《初涉陪读》——确实还才摸到门边儿。行将八十的老头,要按流行的方式将陪读进行到底,已经是不太可能的了。不过既已走到门口,就不免还想往门里探究一番。

首先想到的是,做好陪读,要有清醒的角色意识。于是上“百度”去查,一行文字跳到眼前:“百度百科尚未收录词条‘陪读的角色意识’,欢迎您来创建,与广大网友分享关于该词条的信息。”创建已是力所不逮,探究一番却还是有兴趣的。先且看看百度百科收录的“陪读”词条。

陪读,顾名思义就是陪同孩子读书。从广义上讲陪读是从生活到学习,家长全程参与的一种行为。狭义上讲或一般家长所说的陪读是孩子放学后家长或请的陪读老师陪同孩子写作业并予以指导的行为。

陪读已成为一种现象,目前的陪读主要存在着生活陪读、监督陪读、攀比陪读和盲从陪读等四种。

综合来看,家长们的陪读心理还很不成熟,很多家长没有能够树立正确的陪读观,甚至掺杂了一些不健康的扭曲的心态,这样陪下去,能够陪出心理健康、个性张扬、学业优秀的大学生吗?确实令人深思和忧虑。

鉴于陪读中的负面影响,当务之急是做好陪读引导,使之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并把陪读引导纳入学校德育工作中来。平时,利用“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等一切可用时机和陪读的家长们交心,为了让交流深入扎实,客观有效,需亮出自己的“陪读观”,即变“生活陪读”为“学习陪读”,变“监督陪读”为“信念陪读”,变“攀比陪读”为“责任陪读”,变“盲从陪读”为“协调陪读”

由此可见,我们的任务是引导家长成为孩子学习的好帮手,人生的良师益友,强化责任意识,协调好各方面的各种关系,化消极为积极,变被动为主动。在实际工作中,倡议家长们建立“陪读目标责任制”,让他们对孩子做好宏观指导,切忌事无巨细,穷唠叨,乱指挥,瞎指挥,束缚孩子的成长。

这里对“陪读”做了客观的描述和严肃的评判,并提出要“树立正确的陪读观”,给我们探究陪读的角色意识作了引导,提供了宏观的背景资料。

笔者初步体悟到,陪读首先是一种实务,尤其是对低龄幼儿和小学低年级学生,要陪生活,陪学习,陪体育锻炼,陪娱乐玩耍,件件桩桩,实实在在。但绝忌包办代替,并要逐步放手,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培养孩子自信、自强、自尊、自持的良好品质,让孩子学会自己管理自己。到了小学高年级,及至中学、大学,就要逐渐少陪乃至不陪了。同时陪读更是一种文化,需要将民族传统和人类普世积淀的文化精华——核心是现代文明社会的基础文明和作为现代社会做人行事的基本人生理念,在我国,就是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细雨无声地渗透到各项实务中去。从而虚实交融,引导孩子朝着身心同步,有强健体魄,有知识,有文化,有头脑,有思想,有个性,有情趣,心态平和,人格独立的方向发展。

相对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陪读是对孩子实施家庭教养,让孩子在良好的家庭氛围中受到良好的教养,为孩子更好的接受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为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这里说“接受”,而不是“配合”,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也是不能全部配合的,只能有选择地接受,对于不良的方面,还不能曲意迎合。这当然并不容易做到,所以才显得良好的家庭教养之可贵,所以才更须强调陪读文化。总之,可不可以说,陪读的内涵是家庭教养,其外延则可以囊括对孩子从开始感知外部世界直至他长大成人独立走向社会之前的全部生命过程的陪护,“读”即是感知和认识外部世界,而不单指陪孩子读书,更不能只以考上个好学校为依归。

如果说陪读是对孩子实施家庭教养,让孩子在良好的家庭氛围中受到良好的教养。那么良好的家庭氛围却是以家庭文化建设和家风的培育为前提的。因此不管你是否具体管孩子的学习、生活等实务,甚至也不管你是否长期生活在孩子身边,只要你是这个家庭的成员,你都承担着建设家庭文化,培育良好家风的义务。从这个意义上讲,全体家庭成员都在陪读,自觉或不自觉地在对孩子施行家庭教养,所以每个家庭成员都需要有很高的自觉性和强烈的责任心,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会在成长中的孩子身上烙上印记,从而严格规范自己,努力提高各方面的素养,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从这个意义上说,陪读——对孩子实施家庭教养,又是家庭建设的契机,整个家庭将会因之而得到升华。可以说,家庭教养和家庭建设是合二为一的事情。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良好的家风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蕴。建设家庭文化,培育良好家风,造就优秀人才,需要世代的积淀和传承。因此,陪读——对孩子实施家庭教养,更须放开眼界,立足长远。须要有忧患意识。

对于不同年龄段和不同学习、生活环境中的孩子,必须具体地进行分析,作好切实可行的陪读规划并不断改进和完善。最好是由一人主持,一般来说,孩子的母亲是最佳人选,母亲天然担负着生儿育女的神圣使命,任重道远,也更要求各方面具有尽可能高的素养。由主持统一指挥,全体家庭成员分头协同实施。有一本关于陪读的书,我很欣赏其中一小节的标题:先培训,后上岗。因为陪读的质量根本上决定于参与者的素养、素质,如前所述,这有赖于家庭成员的自觉性和责任心,有赖于世代的积淀和传承,但事前和事中适当的培训和协调也是需要的。这样,一人统领,全家配合,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既高屋建瓴又具体细微,或许能把陪读做得更具境界也更实在一些。

以上是笔者对陪读的角色意识的初步体悟,愿与大家一起交流讨论,期望对提高后代的素质,有一些正面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