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网站入口

传承红色基因 弘扬优秀文化------深切缅怀林伯渠同志的丰功伟绩


1112日,湖南大学银龄志工专程来到常德市临澧县修梅镇凉水井村林伯渠故居参观学习。

故居正门前长棵由三人合抱的千年古柏,青翠挺拔,高耸入云。故居周边,漫山遍野洁白的油茶花竞相开放,远看酷似一个巨大的天然花篮。原来大自然也了解我们的心愿,自觉形成花篮献给我们湖大银龄志工无比敬仰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林伯渠。我们一行参观了林伯渠故居、铜像广场、生平业绩陈列馆,听讲解、瞻仰图片、拍照片、看资料、作笔记、询问讲解员等,两天的学习使我们了解了林伯渠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内心受到了一次红色文化的洗礼,感悟良多,总结如下:

“严格辩泾渭”“唯存马列篇”

1886320日,林伯渠出生于“九牧世家”。虽书香门第,但他从小体弱多病,不便正规上学。在堂兄林修梅指导下自学《千字文》,在母亲帮助下自学《百家姓》、《三字经》。“诗礼传家”的父亲林鸿儒为他选编了一套课本,《励志文选》、《励志诗选》、《励志词选》、《励志曲选》,从小受到修身治世传统文化的熏陶,使他以后60年的革命生涯始终保持着淡泊、清廉的传统美德。

1902年,林伯渠考入常德公立西路师范学堂(当时湘西最高学府),有幸读过进步同学中流传的陈天华、邹容、严复、梁启超等的进步书籍,所以,当时富国强兵思想很强烈。1904年,他以该校第一名的成绩考上日本公费留学。

留学期间,确立了革命思想,但还是从民族的爱国主义出发,以为只要推翻清廷建立共和就可以全部解决问题。于是19058月,林伯渠加入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开始了民主革命的征程。参加了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可这些革命都未能成功,心里向往的民主共和依然是那么遥远。但是他心灯不灭,重新思考,该如何救国救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呢?正在这时,他遇到了李大钊。1918年,李大钊向他介绍了“欧洲的大胡子”马克思及其学说,以及俄国十月革命等。林伯渠如沐春风,豁然开朗。1921年春,经李大钊、陈独秀介绍他在上海加入我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成为中共创始人之一。19236月,中共“三大”通过决议,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深受孙中山器重的林伯渠已在国民党高层任职。19252月,孙中山逝世,19266月,蒋介石掌控了国民党的实权,反革命活动日益猖獗。这时林伯渠面临艰难抉择,一方面是留在国民党高层,另一方面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也就是说:一方面是权力诱惑,高官厚禄,过荣华富贵的生活;另一方面是荆棘丛生,道路崎岖的革命之路。在人生的转折关头,他毅然退出国民党,选择了共产党,因为他已在心中“严格辨泾渭”,“唯存马列篇”。随着蒋介石阴谋越来越暴露,林伯渠坐不住了,19273月,他来到南京,密谋直接逮捕蒋介石以除祸根。遗憾的是遭陈潜拒绝未能成功。1927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同年7月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改变,百万人头落地,一片血雨腥风。在一片白色恐怖的阴霾笼罩下,蒋介石还指使林伯渠的好友规劝他登报声明脱离共产党,并答应恢复他原职还保其人生安全,否则将很麻烦。在威逼利诱下,林伯渠更加坚定了共产主义信念,他声明:“决不后悔,要干就干到底,不会计较将来个人的命运!”在生死关头经受住了考验,守住了共产党员的政治之魂。是啊,坚定的政治信仰给林伯渠带来多么强大的动力!

组织倡导国共合作,诚恳务实促进统一战线

19236月,中共召开“三大”,决定同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既是共产党员又是国民党高层领导的林伯渠,积极帮助孙中山把国民党改造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民主革命政党,吸收共产党员加入,壮大革命力量。在林伯渠影响下,周恩来、邓小平、李富春、蔡畅等八十多位共产党和共青团员加入了国民党。1924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国民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推向高潮。胸襟宽阔的林伯渠用革命的智慧促成了两党的合作,正如吴玉章诗赞:“十月革命照万方,联俄联共好主张。中山改组国民党,还仗伯渠作桥梁”。当时兼任国民政府农民部部长的林伯渠,批准增加各省农民运动经费,促进了全国农民运动的蓬勃发展;他聘请毛泽东为农民运动讲习所所长,培养了大批农民运动骨干。这些工作,都为以后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奠定了群众基础和干部基础。

193612月,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爆发,中共派周恩来、林伯渠等人到西安斡旋,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中华民族处在生死存亡关头。林伯渠又一次受命于危难之中,他和周恩来等赴庐山同蒋介石政府谈判,他用从斗争中求团结则团结存的智慧,用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魄力再次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让蒋介石事实上承认了共产党的合法地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击碎了亲日派的梦想,掀起了全民族抗战新高潮。国共两次统一战线都已载入史册,统一战线也成为我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之一。林伯渠的巨大功劳,让人由衷敬仰。

舍恩爱小家,顾万千大家

南昌起义后,林伯渠遭蒋介石政府通辑,党送他到苏联学习,一去五年。妻子带着一群孩子,如何养家糊口呀?他这样安排,长子出去做工,干体力活,次女出去做工干一般活,最小的孩子学做手工,掌握一技之长,以此帮父母养家。但更主要的是磨砺孩子们的意识品格,早日走向社会,自力更生。

193410月,红军被迫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长征,林伯渠忙于解决留在苏区坚持斗争的同志和家属所需物资和经费,顾不上安排自己的家。当时其妻子范乐春生孩子还没有满月,林伯渠考虑到闽西根据地工作的需要以及带着婴儿的实际情况,决定将范乐春留在根据地坚持斗争。临行前他忽忙回到家中,夫妻相视良久,默默无语,双方都痛在心里,林伯渠仰制悲伤,安慰,妻子:我们都是党的儿女,革命的需要高于一切,我们不要难过了,说完他抱起初生的孩子深情地说:不是爸爸不爱你,不是爸爸不带你走这是艰苦的斗争啊!说完转身就走。

至此,我眼睛湿润了,心想,难道林伯渠不带自己的小家,是不爱自己的妻儿吗?不是,只因为他心里装着千千万万人的那个大家,革命需要高于一切,大家不保,小家焉存?这就是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胸怀!

是啊!不是革命前辈舍小家为大家,哪有我们今天海晏河清,岁月静好?

风节谆谆诫子嗣自律终身无愧怍

1938年,林伯渠的女儿林利到八路军办事处见父亲,阔别多年,有很多知心话想对爸爸说,见面后只讲了三句问候话,爸爸就辟头盖脸地问:“你知道米多少钱一斤,盐多少钱一斤,布多少钱一尺吗?”刚从苏联回国的女儿一进语塞。作为中央政府财政部长,边区政府主席的林伯渠,就寥寥数语给女儿上了堂政治课。仔细琢磨,其意就是:你要了解群众疾苦,关心群众生活,与老百姓心连着心才是我的好女儿啊!

在延安时期,林伯渠将自己三岁的儿子放到老农家,以免其“自来红”思想。孩子当时都与百姓家孩子一样吃食堂大灶。孩子小,常常吃不饱,有时饿得哭。有人建议:“林老家的孩子应吃小灶”,(林伯渠是“延安五老”之一)他严词拒绝,“不能违反制度,别人可以吃,我的孩子就可以吃”。

1946年,女儿林利被安排到东北工作,林伯渠再三叮嘱:“离开家了,你切不可以要求组织让你给我通电报。”因为电台是为解放战争服务的,绝不能为一已私情违反原则,搞特殊化。几年父女未通过音信。

1944年春节,林伯渠给自己定下生产节约计划,并公布于墙报。“特客开水不装烟,领得衣被用三年。淡巴荪一亩公粮交,糖萝卜二分私费赡。施肥锄草自动手,整旧如新不花钱。发动男耕和女织,光辟草莱增良田……”一位好奇的外国记者将其抄下,怀着敬仰之情采访林老,见他正在缝补一条旧裤子,记者问:“您为何如此简朴?”林老笑答:“中国有句俗话,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我这条裤还只穿三年多呀。”外国记者深受感动。

不难理解:在那个年代,为什么总看到林伯渠穿着补钉布衣,到冬天为了御寒,还在腰间系根草绳。他就是这样身教重于言教,勤劳俭朴,廉洁奉公,心中装着只有人民。

财、经管理与建设,高风亮节好当家

1932年冬,林伯渠从苏联学成回国,到中央苏区管财政、经济、部队供给等工作。既要解决苏区政府经费和红军的一切所需,又要让群众能够吃饱,其工作十分艰巨。于是他发动广大群众进行了一系列经济建设,扩大生产,打击投机奸商,向地主罚款,向富农损款,向商人征税,彻底肃清内部官僚主义,还发行纸币等措施,经过两年努力,农业生产增加百分之二十以上,工业得到恢复,对外贸易增加,苏区市场开始繁荣,还建立了2400多个农业合作社,吸收50多万群众加入,发行300多万公债,集中到了相当的资本。他身体力行,克已奉公,有力支撑着反“围剿”战争。同时,经济建设,财政政策等方面的工作实践,为毛泽东思想形成提供了诸多宝贵经验,也培养了一大批经济管理人才。

红军长征到陕北后,他任财政部长,边区政府主席。他率先垂范,身正令行。领导边区军民建立“三三制”政权,实行精兵简政,开展大生产运动。他在延安南川开了片荒地,自己耕种。有位叫惠疙瘩的农民,常见林老每天大清早提着筐捡粪。他想为什么政府主席比农民还起得早,还亲自干农活?为此,他感动不已,就领着儿子,挑了两担粪要倒在林家的粪堆上,结果被林老婉拒。

边区历来贫穷,百姓难得温饱。在林伯渠经济思想引导下,扩大种植面积,增加种粮品种,改进农业技术,激发种地积极性。从而使粮食大增加,吃饱后还有剩余。当时的景象正如林老诗中所颂:“禾黍盈绿野,瓜果满鲜斑。地灵人亦杰,贸易兴阓阛。秋收喜在望,丰年乐亦悭。岂仅军粮足,更加舒民艰。”

边区工业本来十分弱小,在林老的带领下,引进了一些新技术,尤其高价引进大批工业技术人才,大大提高边区工业产值,改变了边区经济结构,促进了商业繁荣。边区的经济建设为八年抗战作出了巨大贡献。

1942年,续范亭诗赞林伯渠:“胜任愉快政多宽”,“亲切有如家人父”。“年来足迹遍神州,革命先锋一老牛。”林伯渠就是这样:一生勤劳俭朴为政两袖清风,甘当人民的老黄牛,老百姓的好管家。

开国元勋,人民公仆

194910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林伯渠在天安门城楼用洪亮的声音宣布:“典礼开始”,毛泽东主席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礼炮齐鸣,万众欢腾,伟大祖国就像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屹立在世界东方。林伯渠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之奋斗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终于胜利了!但林老深知:以后的政权巩固,经济建设等任务更加艰巨,为此他以“为人民服务,为世界工作”做座佑铭,永当人民公仆不变色。

作为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中央政治局委员,第一届,第二届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林伯渠把密切联系群众,实行调查研究作为一种工作习惯。他“白首壮心驮大海,青春浩气走千山。”从东北到西南,从西北到东南,到处留下了他视察调查的足迹。他多次说过,要“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特别大跃进时期,他说要“留有余地,力戒浮夸片面”,“要按经济规律办事”针砭了时弊。这些都是他通过走访、调查的结论,至今仍可借鉴。建国后,用一个字来形容林老,那就是“忙”。过度繁忙劳累摧毁了他的健康。19605月,重病必须住院治疗的林老还说:“我到医院住三四天,最多一个星期就会回来。”重病还想坚持工作,在他心里,人民公仆还没当够!529日,无产阶级革命家林伯渠与世长辞了,人们极度悲痛,全国一致悼念。

林老离开我们快60年了,抚今追昔,钩沉史海,林老的丰功伟绩,将与世长存!他那严以律已,廉洁奉公的高尚情怀;他那为人民服务的公仆精神;他那崇高的革命理想将不断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时代新人。问渠哪得清如许,信念坚定是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