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网站入口

老有所为奉献奖获得者孙宗禹在2014年教师节表彰会上的讲话


老有所为奉献奖获得者孙宗禹在2014年教师节表彰会上的讲话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女士们、先生们: 下午好!

在庆祝第30个教师节之际,我被评为“老有所为奉献奖”获得者,并有机会在这个大会上发言,感到十分高兴。今天,我想讲两个问题。

一、离退休同志是学校的宝贵财富

我们学校离退休人员已达到3000多人,这是一个庞大的队伍,他们在教学、科研、管理等岗位上工作了几十年,不少人一辈子都在湖南大学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刚退休时,无论在体力和精力上都还比较好,而且,他们对学校都有深厚的感情,都希望学校办得更好。比如,今年6月李克强总理来学校视察,当时我在北京,下午6时左右从微信上就得到了这个消息,晚上十点左右,还有一位老教师特地打电话给我讲了这件事,第二天上午,在邮箱里就收到了他发给我的李克强总理视察湖大的系列照片。这个小例子充分说明了老同志对学校建设和发展始终是十分关注的。

十几年来,我接触最多的还是六七十岁的一批老教师。因为我连续担任了五届校教学督导团团长,共十一年,之后,又担任了学院教学指导组组长和顾问两届共六年,长期与许多老教师合作共事(至少有七八十人或更多)。他们对退休后从事的教学督导工作十分敬业、处处关心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成长,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认真负责。在工作中,我们感到责任的重大、也感受了许多乐趣、还学到了不少新的东西。每当听到了一堂好课、或是了解到一些确实使学生受益的教学改革成果,都由衷地高兴和欣慰,比如,我们曾经听过化学化工学院一位青年教师讲的“结构化学”课,她讲课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特别是课堂上师生关系极其融洽,可以说是“一呼百应”,在学校工作多年,这样的课还是第一次听到,真是“后生可畏”;再比如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有一位上“机械原理”课的老师所用的PPT,内容丰富、深入浅出、形象生动、多年来坚持不断充实改进,学生对他的课好评如潮,经常有其他班级的学生去“蹭课”,也给我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数学院有一位老师在讲常微分方程时突然计算机出了故障,他马上改用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模式讲课,讲得十分流畅,逻辑严谨、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基本不看讲稿,整堂课一气呵成,听起来令人十分舒畅,真是一次享受;。。。我们在听到这些课时心情都十分兴奋,为学校有这么一批好老师感到高兴。当然,在学校教学工作中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除了对讲课效果不佳的教师我们在现场当即进行耐心帮助、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和提出改进建议外,在教学第一线我们还感到学校对本科教学工作至少在客观上还存在不够重视、教学与科研关系处理得不够恰当等问题,致使部分教师没有把教学放在应有的位置上,影响了教学质量,因此,大家经常从有关教学工作的政策与具体措施等方面对学校提出积极的意见和建议。比如在“迎评”过程的座谈会上,听到许多老师反映,学校在职称评审时往往重科研而轻教学,教学是“软指标”,致使长期致力于本科教学、教学效果又比较突出的老师(特别是基础课的老师)感到“搞教学没有出路”,非常悲观。当时,我们就向学校建议,在职称评审时专门拿出少部分指标评审“以教学为主型的的教授和副教授”,得到了学校的采纳;再比如我校教室里投影仪的屏幕都是斜置在黑板旁边的、每间教室的门上都开了一个镶有玻璃的小窗口。。。这些都是根据老教师们提出的建议做的;有一天上午,一位老教师给我打电话说前进楼旁边的路上正在施工,声音很大,影响听课的效果,我马上打电话给后勤部门,他们也很重视,当时就解决了问题.

由于有机会长期工作在教学第一线,比当时在学校领导岗位上能更为具体地了解我校培养学生的现实,并有时间进行更深入的思考,从而更加坚定了我一贯的教育理念,即学校一定要真正把人才培养放在首位。因为引领社会进步是大学的主要责任,大学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开启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而通过所培育出的一批批出类拔萃的学生的言论和行动来引领社会进步,这也是大学之所以能够存在于社会的重要前提,是体现一所大学灵魂之所在。我认为,大学真正把培养人才放在首位,也应该是我国教育领域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可是,当前社会上功利主义盛行,要真正做到这一点谈何容易,这也是目前大学的教育状况和质量不能令人满意的根本原因。应该说,这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段误区,而且,许多问题也绝不是学校本身能够左右的。

2010年下半年,我们学院领导要我把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从事机械制造专业改革和评估(该项目于1989年获得了首届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起近三十年来所发表的论文、讲话等收集起来,出版一本“教育文选”,以便为院史留下一点痕迹和资料,在准备出版这个集子的同时,对这本书取什么名字想了好久,最后确定为“悠悠万事 学生为重”。这也是我从教以及担任教学管理和教学督导工作几十年来感受最深切的一点。

许多事实与资料表明,这个问题在国外一些高校中同样存在,最近看到一篇文章提到有一本书叫《失去灵魂的卓越》,作者是曾在哈佛大学任教30多年的哈佛学院院长哈瑞·刘易斯,他在书中深刻分析了哈佛大学是如何从一个教育机构蜕变为商业机构的过程中逐渐忘记了自己的教育宗旨的,作者认为,这就是使哈佛大学逐步失去了大学的灵魂—--即大学引领社会思想的作用。

因此,在这本“文选”的“后记”中,我写了这么一些话:“在出版这本文集时,还有一个存在于内心的、长期未能解开的‘心结’,即我国高等学校中本科教育的地位问题”,“看来,这也是个世界性的难题,我期待着后人继续努力解开这个‘结’,我坚信,总会有提出‘良方妙药’的一天”。正是在六七十岁以后,有这么一个长期深入大学教学过程的机会,使我对大学办学思想的认识得以不断深化,并更坚定了这样一个正确的办学理念。

大量的事例表明,只要学校把退休教职工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本着自愿、力所能及、发挥他们的特长、优势和兴趣的原则,许多已退休的老同志都能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继续作出积极的贡献。

二、学校以及各个学院和部门都要进一步关心离退休老同志,把工作做得更深更细。

在这一方面学校和离退休处做了大量的工作,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系统的工作制度和内容,表明了学校对离退休工作的重视和关心。比如,我们学校的老干活动中心和老年大学在全国高校中都是名列前茅的。这里讲一个小例子。去年,我因病在北京住了几次医院,人事处、离退休处和校医院对于办理异地医保报销的事情考虑得很周到,只要按照人事处提供的省医保办的规定,把有关材料寄给离退休处,很快就会帮助我们办好报销手续,把钱打到了银行卡上。

年纪大了,大家都关心身体健康的问题,这是很自然的。当然,这个问题比较复杂,不仅涉及面广,而且因人而异。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的身体寓于健康的精神”,这是非常正确的。积极乐观、开朗自信的心态对于保持一个人的身体健康非常重要。因此,我觉得,学校以及有关单位和部门都要把“尽可能为老同志营造一个更为和谐、愉快的生活环境”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在湖大工作比较久一点的同志大概都知道,我在1998年患过胰腺癌,在湘雅医院动了手术并进行了较长时间的治疗,诊断结论是“胰腺低分化腺癌”,至今已有16年多了。当时,根据许多医学文献资料上的记载,这种病手术后的5年存活率为5%。但是,我一直到现在身体状况都还可以,除了发现得比较早、及时手术和持续治疗外,我觉得心态好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手术后不久,我就知道了自己患病的真情,我对病房的主管医生说,你们不必为我保密,我一定积极配合你们治疗,争取好的结果,万一治不好也没办法。所以,一方面我进行了各种治疗,包括放、化疗,服用各种有关的药物;另一方面,在经过近四个月的手术、放疗和第一次化疗出院后,自我感觉身体状况还可以,就逐步恢复了各种工作,包括给研究生上课、指导研究生、搞科研、还长期担任校教学督导团团长,每周都要听几次课,参加各种会议等等。经常是做完一个疗程化疗出院后就马上就投入正常的工作。有时,我还把一些工作带到病房里去做,因为,在化疗期间,除了每天打2、3个小时点滴外,别无他事。2000年左右,有一次要进行复查,住院的时间比较久,当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委托湖大机械系翻译美国刚出版不久的一本书,叫做《2020年美国制造业的展望》,我们组织了七八位青年教师翻译初稿,由我负责全书的校阅和统稿,由于时间比较紧,我就把有关资料带进了病房,每天开始打点滴后,就把病房里的小方凳翻过来,把病床当桌子,一边打点滴,一面就做校阅的工作,使该书能按期出版。此外,不少研究生论文的审阅以及许多要我提修改意见的各种申报材料,都是用这种方式完成的。2005年以前好几年的“迎评”工作,也是比较紧张的,不少同志从关心我身体的角度出发,提醒我注意,当时,我觉得自己的身体状况还不错,坚持和大家一起做好各方面的工作,我觉得,这样往往会使自己忘掉所患的疾病,活得比较乐观自信,也很充实。所以,我感到,只要在“劳逸”方面的“度”控制好,把治疗和工作的关系处理好,保持乐观自信的心态,对治好疾病是很有好处的。当然,在我患病的过程中,校系领导、校医院以及许多同事、朋友们从各方面都给了我大量的鼓励、关怀和帮助,给我创造了治疗、康复的良好条件,对我能战胜疾病也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十多年前,一家国内知名的抗癌组织提出要把我的病情和治疗情况在网上公布、并在有关治疗癌症的小册子里发表,并征得我同意后,附上了我的电话号码,此后,打来的咨询电话很多,有一段时间每天都有四五个电话,个别的电话一打就是三四十分钟,我都会耐心地听,仔细介绍我的病情和体会,特别是强调保持乐观自信心态的重要性。我感到,这样做不仅是对病友的一种关爱,也是回报社会的一种行动,这也使我在抗癌群体中有了一定的影响。我讲这一段话的意思是,对一位老年人来说,身体出现这种那种问题的几率肯定比年轻人高,但是,和谐、乐观、自信的心态和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我觉得这一种理念也应该推广到在职的、年纪比较轻的教职工身上。每个人一生中都可能经历各种疾病的困扰,生活中也都可能遇到一些不如人意的情况,如果对这些问题都能抱着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态度,应该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总之,老同志的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工作量也日益加大,相信在学校党政的正确领导和离退休处的努力下,一定会做得越来越好。

最后,祝愿湖南大学的办学在已经取得很大成就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获得更大的进步!谢谢大家!

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 孙宗禹

2014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