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网站入口

向沈抗存教授求大学精神二十五年记


向沈抗存教授求大学精神二十五年记

刘全慧

沈抗存老师学生时代就参与熊吟涛先生主持下的武汉大学《热力学》教材的编写。1958年毕业到湖南大学任教,又在葛旭初等前辈的指导和影响下对教学疑难问题研究产生了兴趣。长期讲授《热学》、《热力学》、《统计物理》和《量子统计》,也讲授过许多其它课程。多次组织和参与了校内外有关研讨会和课题的研究,两次获得湖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在热物理学教学及研究方面已达到人书俱老的通达境界。是知名的热力学与统计物理课程的教学专家。是大学精神的代表!

我从1990年进入湖南大学起,就和沈老师在一个教研室工作。25年来朝夕相处、所谈不出物理。特别是1999年起,接手沈老师在湖南大学讲授《热力学》、《统计物理》和《量子统计》。16年来,碰到许多和热物理教学有关的问题,我必求教于沈老师,他有所获,也常与我分享。16年来,通过各种方式(面对面、电话、留言等等),我们持续不断地展开讨论甚至激烈的争论。这种切磋甚

至延伸到了课堂。我不仅会请他到我的课堂进行具体指导,还在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汇报的课堂上请他公开点评学生和我的学术观点,也让学生了解我们之间的共同及其分歧点。这也是岳麓书院会讲传统的一种延续。有了沈老师这位良师益友,避免了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学记》)的困境。

钱穆在《< 六祖坛经>大义》中总结学术思想演化的大势,“一曰积,一曰消。”“学术思想之前进,往往由积存到消化,再由消化到积存。正犹人之饮食,一积一消,始能营养身躯。”“思想积久,要经过消化工作,才能使之融会贯通。”这些论断,对教师消化教科书中的知识后以利教学也适用。这就需要我推敲热物理学中的几乎每个核心问题;玩味教科书中几乎每个基本概念、表述和结论;还要跟踪国内外同行对相关问题的研究进展。这些,依靠一己之力,在一个短时间内根本无法完成。而有了沈老师这快砺石,我可以常常打磨自己的思想。进而有能力充实教学内容、分析疑难问题、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能力。

教学是大学的根本元素。而大学精神的传承首先应该从教学开始。我首次讲授热物理学课程的时候,已经是理论物理博士并有了教授头衔,但是我根本不能轻松讲授这些课程。25余年来,我们在《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cs》、《European Journal of Physics》、《Physics Letters A》、《大学物理》和《物理与工程》等刊物上发表过60余篇热物理方面的教学研究论文。出版了专著《热物理教与学随笔集》(科学出版社,2010年)。我也由一个热物理学讲坛的生手,逐渐成长为湖南大学校级重点课程、湖南省研究生精品课程的主持人,全国高等学校《热力学与统计物理》教学研究会副主任,并被学生海选为“我心目中最敬爱的老师”等。

岳麓书院认为,学问应该“亲师而问之,取友而磨之”(宋·胡宏《五峰集·题大学》)。25年回望,也就是近身甚至贴身向沈老师求大学精神的过程,这不但丰富了我的专业能力,也提升了我人生的境界。真是“学莫便乎近其人”(战国·荀子《劝学》)!今年暑假,我专门举办了一场庆祝沈老师80大寿暨学术讨论会。谨此祝他身体健康,家庭和美;青春不老,岁月安稳!

注:沈抗存教授,物理与微电子科学学院退休教师,共产党员,曾任应用物理系主任。几十年如一日关心和指导青年教师,即使在退休后也不改初衷。刘全慧教授是沈教授关心和指导的青年教师其中一个。在沈教授八十寿辰之际,他怀着感恩之情写下了这篇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