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厕所 大民生
---摘自《湖南大学报》(2014年4月14日(总第1341期)
63岁的孤寡老人潘惠纯近来特别高兴,自己没费什么心,学校就给自家建了个简易卫生间。从此,“步履蹒跚”数十米上厕所、“黑灯瞎火”怕摔伤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为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潘惠纯还特意写了封感谢信寄给学校。
潘惠纯是我校原机电工厂的一名退休职工,终身未婚。正因为这个原因,当初学校分福利房时,她虽然工龄达标,但不符合分房要求,最终没能分到房子。此后,她就一直住在单身宿舍。
1993年,潘惠纯搬到湖南大学民主村一处平房。由于家里没有卫生间,她每次都得步行几十米去旁边的工商管理学院“方便”。这让腿脚不便、患有眼疾的潘惠纯苦不堪言。“自己一个人,晚上好怕的,附近都没有灯,眼睛又不好,很不安全。”到了冬天,洗澡更是成了一件麻烦事。屋里没有地漏排水,屋外又没有卫生间,潘惠纯只能自己烧水在房里擦洗,洗完澡之后再反反复复地拖地搞卫生。“一个孤寡老人就是这样,没人照顾,很是可怜。”说到这,潘惠纯的邻居张大妈也止不住地摇头。
一次偶遇,结束了潘惠纯数十年的生活不便。
去年11月,潘惠纯在路上偶遇了资产经营有限公司退休党支部书记,82岁的汪儒淳。汪儒淳原本在机电工厂担任财务科长,是潘惠纯的老同事。得知潘惠纯的生活现状后,汪儒淳决定向离退休处反映这一情况。“潘惠纯是退休的孤寡老人,生活上就困难,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找我们的‘家长’,找我们的‘发言人’,找离退休处。”汪儒淳说。
离退休处处长徐军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非常重视,表示要把解决潘惠纯老人的生活问题当做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将此作为离退休处真情为老,真心关照的一个工作典型,希望以此来激发离退休处全体的工作热情,坚定为老服务的意识理念。
都说形象工程容易出彩,而民心工程却最不好干。为帮潘惠纯彻底解决上厕所这一生活难题,离退休处还专门召开了座谈会,邀请了学校后勤部门的领导参加,协调解决潘惠纯老人的住房难题。会后第二天,后勤部门就派专人到现场查看,检验房屋结构,进行安全检查,制定维修改造方案。因为没有合适的房子可供置换,于是后勤部门决定在老人的平房边搭建一间厕所。动工后,离退休处领导还多次询问潘惠纯老人是否还有生活困难,了解厕所施工情况等。“我们离退休处,就是湖大三千多位老同志的代表,就是为老同志服务的。”离退休处副处长曾翠萍说。
就这样,一个多月以后,潘惠纯的房里多了一间一米多宽的简易厕所,彻底告别了以往屋内洗澡和摸黑上厕所的不便,多年的心病终于解除。“我是学校一名很普通的退休职工,我反映了问题,离退休处能够重视,并马上解决问题,这样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态度是值得赞赏的。”潘惠纯说。
“感谢共产党,感谢离退休处领导……”。在欣喜感动之余,潘惠纯写了一封感谢信,在朴实无华的字句里倾诉自己的感激和赞赏之情。
小厕所里有大民生。“潘惠纯是学校的空巢孤寡老工人,如果没有组织的关心和帮助,她本人是办不成此事。厕所虽小,但意义重大。”汪儒淳说。
简易厕所虽然已经建好,但对潘惠纯的关照却没止步。除了节假日的慰问看望外,为解除像潘惠纯这样的空巢老人的后顾之忧,离退休处大力推行爱心“一键通”手机惠民工程,实现一键快速求助、校医院咨询服务、医院预约挂号等功能。今年年底,“一键通”服务就可覆盖我校全体离退休教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