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网有利于老年人健康生活和工作
沈端民
一个退休文件结束了几十年天天向前冲的工作程式。过去常为太忙发牢骚,突然为无处上班而苦恼。突然间,从学雷锋在车上让座变为别人让座给自己,从孩子喊叔叔变为喊嗲嗲……老了,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蒙上了突然老化的心田。老了,是事实,是规律,不能改变。人老了,心态不能老,倚老卖老老更老。一般说,人退休前只约占人的生命的三分之二,还有约三分之一的健康生活时间。这三分之一的生活时间是回顾和整理人生经验的宝贵时期,是人生瓜熟蒂落的成熟时期,大有出息。出息的方式多种多样,因人而异。我的体会,学习电脑上网,是各种方式中最好的方式之一。我在60多岁时萌生了学电脑的想法。当时一部电脑要一万五千元,要花费半年多的养老金,舍不得买。常到有电脑的同事家里看电脑。想伸手,没有机会,感到很神秘。后来,他们借给我一部旧式电脑,我慢慢摸到了神秘之门,亲自动手,感到奇妙无穷。于是买了两部电脑,避免和妻子争抢。一人一部,各有各的兴趣,各有各的的空间,各干各的活,各求其乐,其乐无穷。经过几年的电脑上网,有许多体会,现略述几点:
一、 上网可以改变套板习惯,
用新机制发挥创造性
人生下来就在各个方面模仿大人走的习惯的路。久而久之,这些习惯变成了控制自己一切的“套板”。一堵墙如果老是朝一边斜,最后就会倒塌。一个人如果总是做习惯的动作,也会朝习惯的一边倒塌。保持平衡,是人维持生命的一种仙方良药。现在许多人运动朝后退、反向打圈、吃杂粮等就是纠正过去长期顺时针朝前走和一日三餐吃大米的不良倾向,努力保持自我平衡。自古以来,人们都是按传统习惯读书写字,一代一代原地踏步,难有突破。许多人的进步和发现,都是在改变习惯的一瞬间产生的,这叫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人们白天看见物体从上往下掉落司空见惯,认为天经地义,没有疑问。有一次,一个苹果砸在睡在苹果树下的牛顿,于是有了地球万有引力定律的诞生,像牛顿这样许多重大发现都是在人睡“觉”后产生灵感而恍然大“悟”的。老年人积累和沉淀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常在记忆中发酵、骚动,东碰西闯,力图找到一个新的方式迸发。电脑的出现是人类思维史上爆炸性的革命。老年人学习电脑上网可以改变个人几十年形成的套板生活习惯,开创新的生活机制,盘活其宝贵的生活、工作经验,做出有益于人类的事情来。
我有一个老同事,是统计学教授。几十年他一直在统计领域忙碌,干着习惯性工作,无暇顾及其他爱好。他快70岁时,电脑时兴起来了。他单位借给他一部电脑,他涉足进去了,渐渐着迷了。电脑上网的生活使他开创了新的生活机制,青少年时期爱好文学的兴趣突然死灰复燃了,他学会打字,产生了创作的冲动,一发不可收拾。十年间,他创作了三部长篇小说,共一百四十万字。第一部小说《两个人的城市》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名声大扬。新的生活机制,造就了文学界大器晚成的作家。
二、 上网可以扩大视野和胸怀,
焕发青春时期的求知欲望
现代社会生活日新月异,现代科技飞速发展。人们要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就要有不断增强扩大自己知识面的欲望,否则,就会落伍,甚至被淘汰。离退休老人,失去了单位的信息,更容易与世隔绝。长此以往,眼光就会变得短浅,心胸就会变得狭窄,从而陷入与世与人格格不入的窘境。老人要不被人轻视,最好的方法是努力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扩大视野和胸怀,能与社会与他人协调一致。扩大知识面最方便的方法是用电脑上网。鼠标一点,各种各样的知识闪电般地出现在眼前。一把钥匙打开了知识宝库最奇妙之门,朝门内一窥,色彩缤纷,千奇百怪,见所未见,目不暇给,给人以刺激,给人以充实。
我有一位高中同学,是高级干部,过去长期从事行政管理工作。退休后,业余爱好摄影。为了提高摄影技术,他在网上找老师,把相机拍摄的影像搬到电脑上做技术处理,使颜色更协调,影面大小更合适,形象更栩栩如生,艺术效果渐臻佳境。他根据在网上学来的技术准确拍摄荷花荷叶的生动瞬间,再用电脑做技术加工,使画面充满了勃勃生机和动人心弦的感染力,达到了专业水平。他还总结自己摄影实践写成了《电脑处理影像的技术》的文章,出版了摄影集,并通过邮件发给友人,共同享受他获得的艺术成果,促进了友人们追求知识欲望的产生。
三、 上网可以缩短人与人的距离,
感受人间的亲情和温暖
社会的发展使人们生存和工作的空间扩大了,突破了地域拘囿,也突破了国家界限,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大大加长了,但见面的机会却大大减少了,因而感情也大大疏远了。叶落归根,人老念旧。许多老年人为了寻找离散离别的亲人友人,几乎花费了毕生的精力,依然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张扬《第二次握手》中的两个主人翁再次握手,竟然隔了二十五年。曾坤先《两个城市的故事》中的两个主人翁缠绵悱恻地暗恋了半个多世纪却难得一晤。许多离散的亲人友人,到死也得不到信息。如此种种,何其悲哉。
现在电脑上网了,有各种各样的寻亲寻根寻友网,你把信息挂上去,就有找你的人发来信息,真乃“断线数十年,网上相勾连,见字如见面,老泪洗双脸”。上网聊天,远隔万里,近如咫尺,昔日的激情和友谊历历在目,一下子回到了数十年前的青少年时期,如梦如幻,如入仙境,乐不可支,乐以忘忧。
多数老人的子孙远走高飞,各奔前程了。子孙们很忙,生活节奏很快,不可能绕膝行孝,也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给你打电话和写信,这可苦恼了“空巢”老人。,魂牵梦绕,时时思念,越思念,越不放心。现在好了,一打开电脑上到网上,立刻可以见到子孙们了。我的子女分别在北京和珠海工作,天南地北我在中,一心两头挂如空。无事亲情湘水流,流水不断思无穷。现在好了,子孙们可以让我们放心了。他们建立了一个MSN专门对话框,把几家人的名字都挂在上面了。无论他们是在单位,还是出差在外地,还是到了国外,他们一打开网页,其名字上就显示绿色,表示他们上网了,在工作,看见了你,向你问好,向你报平安,请你放心。有时还搞视频对话,面对面地交谈。网络使人与人的远距离变成了零距离,使人感受到了最甜蜜津津的亲情友情,最暖意融融的温情人情。
四、 上网可以方便获得丰富资料,
重创沉淀甚久的科研成果
任何一项科研成果,不是天才个人独立冥思苦想出来的,而是建立在前人和今人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之上的创新。每个人的经验教训(包括欲望)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间接地有用于有益于某项伟大的科学发明。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工作体会,都有别人未曾发现的特殊经验教训,都有非常合乎逻辑的设想等。特别是老年人,多有许多不见经传的但却是很经典的东西长期埋没在其脑海里。这些经典随着日月不断的升降,几乎要随其生命的结束而白白消亡。这是人类文明的很大损失,必须抢救。汇集千百条涓涓细流才能有滔滔大江。汇集无数个人经验教训才有重大科学发明。老年人不能让自己创造的宝贵的文明财富白白浪费,应该总结出来并以各种方式传播出去,尽力而为地为人类文明做出贡献。
无论是总结个人,还是总结他人,无论是总结现实,还是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要形成能供人借鉴的文字材料,都需要查阅大量资料。我研究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济问题,对查阅资料之苦感受极深,有时埋在书堆里几天几夜还找不到所需要的东西。退休前,虽然付出了巨大精力,但收效不大。退休了,准备放弃。但沉淀很深的问题不断地向我猛烈冲击,它时时敦促我寻找新的方法去完成独辟蹊径的研究课题。我无法将其束之高阁,但又感传统的方法难以成事。后来我学电脑上网了,眼前突然闪现出一条光辉灿烂的寻找资料的大道。我开始在网上查找资料,所要的资料,一输入关键词,一点鼠标搜索,闪电般地一一出现在电脑屏幕上,应有尽有,任凭你选择。我顺着网上提供的线索去核对有关书籍,快极了,可谓神乎其神。我有了巨大的资料之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大大方便了我的研究。
退休十几年来,我借助电脑上网,加速了写作时间,提高了写作效果,出版了两部专著(约60万字),主编出版了一部高校写作教材(约45万字),主编印制了湖南大学老年诗词集《爱晚集韵》(约40万字),发表了约30篇论文,还写了几十首诗歌。一部《中国古代文学货币思想史》已经完成了约50万字。独立完成或主持完成了四个省级课题。这些成果大大超过了我退休前完成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