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网站入口

坚持市场经济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


坚持市场经济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

关克定

恩格斯早在1890年就曾指出: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社会形态,而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因为生产力是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生产关系是在一定的生产力的基础上产生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后,生产力的发展潜力很大,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任重道远,经济体制的改革又对其他方面改革有重要影响和传导作用。1969年毛泽东曾经指出:“价值规律这个法则是一个伟大的学校。只有利用它,才有可能教会我们千百万干部和几百万人民,才有可能建设我们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否则一切都不可能。”就是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前提下,利用市场经济的价值法则,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与文化生活的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我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基于我国现阶段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仍然是社会的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邓小平在1989年曾经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它。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它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见邓小平文选第3卷203页),实践证明,党的中心工作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集中精力把经济工作搞上去是完全正确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物质丰富,市场繁荣,人民生活极大改善,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让人们增强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20多年来,我们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目标,推进经济体制以及其他各方面体制改革,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实现了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飞跃,极大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极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发展,极大增强了党和国家生机活力。”他还指出:“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是我们党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又一重大推进。”

让市场配置资源,实质就是让价值规律配置资源。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规律,就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按照价值量进行交换,即等价交换。市场上的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会时有涨落,但始终会围绕价值规律上下浮动,就是价值规律在起作用。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就是自觉地运用价值规律调节生产和流通。这样既可以有效地调动生产经营者的积极性,改进技术,拓展业务,不断地为市场增添适销对路的商品,防止市场由于商品短缺出现排队购物,凭票供应,以及拉关系、走后门、搞特供的现象。又可以防止政府官员权力膨胀,搞钱权交易、物权交易、拉扯关系等消极腐败现象的滋生。让政府把工作重点放在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积极努力改善民生上来。所以,让市场决定资源配置,就抓住了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最深层次的问题,抓住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特征。体现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优越性。

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习近平在讲话中特别强调:“在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问题上,要讲辩证法、两点论,“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要用得好,努力形成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机统一,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格局,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他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只有“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把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交给市场,把政府不该管的事交给市场,让市场在所有能够发挥作用的领域都充分发挥作用,推动资源配置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大化,让企业和个人有更多活力和更大空间去发展经济、创造财富。”这就为鼓励企业勇于创新、善于创业,特别是具有科技文化知识的青年积极创业,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 具体地讲:一政府要加快推进自身改革。按照市场经济原则科学界定政府、市场、社会的作用,政府要简政放权,维护市场,防止任性。要在加强战略规划、改善市场监管和搞好公共服务等方面尽职尽责;二要深入推进法治体系建设。以保护产权、维护契约、保障公平竞争,优化公共服务,进行有效监管,实现共同富裕为基本导向,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三要坚持全面协调发展理念。从速度为主转向质量为主,与统筹城乡、区域规划、生态环境、经济效益、科技创新、民生改善协调平衡。打造公平竞争,协调发展的市场经济环境。

“市场经济是把双刃剑”它既可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拓展业务,促进生产,繁荣市场。同时,应该看到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私有经济的发展,带来的负面的影响,已经引起了人们的疑虑。比如:

1、市场经济是建立在等价交换基础上的,企业经营活动追求的是利润,人们心中盘算的是个人利益。马克思主义认为,是社会的存在决定社会的意识。市场经济的社会环境,极易滋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如不加强政治思想教育,确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道德观念,从严治党,势必成为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的催化剂。

2、由于非公有制经济,尤其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的发展,一些维护资本主义利益的各种理论、观点也会随之蔓延开来,混淆是非,蒙蔽视听。例如:鼓吹“普世价值”、”公民社会”、“中国的前途就是私有化”,“共产主义只是幻想”,否定资本的本性是追逐利润,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以争取利润最大化,如不引起重视势必出现社会的两极分化。

3、市场经济是以买卖商品的市场为基本调节手段的国民经济。劳资双方依靠合同进行合作,如不进行思想教育,发扬互助协作精神。签订的合同与契约,如不是建立在讲究道德、维护法制的基础之上。这样人与人的关系就会变成人身依附关系,就难以确保劳动者的地位与尊严。

所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强调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加强思想宣传工作,增强法治观念、道德观念,优化市场环境,坚持市场经济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2013年12月8日人民日报第5版刊登了九十高龄的经济学家刘国光教授的一篇短文《九十感恩》,现摘要如下: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需要继续深化市场经济的改革,但这个市场经济改革的方向必须是社会主义的,而不能是资本主义的。这个问题关系我国改革的前途命运,也是现今经济领域里意识形态斗争的焦点。反对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相结合;主张私有化、自由化的声音,只代表少数人的利益,而主张市场与社会主义相结合,以公有制为主体,以国家宏观计划调控为导向,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声音则代表了工农大众和知识分子群众的希望。我国经济改革的前景,最终取决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所以,我虽然年满九十来日不多,但对此仍然满怀信心和激情。”

让我们以摘要的刘国光教授的短文,作为本文的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