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网站入口

吉安之行既是红色之旅也是中华文化之旅


吉安之行既是红色之旅也是中华文化之旅

鄢益之

建党95周年前夕,离退休处组织老同志60余人,前往江西吉安进行考察学习。瞻仰了红四军的军部、“二七”会议会址,毛泽东旧居、大型群雕《十万工农下吉安》、文天祥纪念馆等景点,受到了一次深刻的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这是一次红色之旅。沈端民老师的《牢记革命史 重走长征路》一文,已详细介绍,不再赘述。同时,我认为这也是一次中华文化之旅,感受颇深,略述其后,与大家共享。

吉安历史悠久,古称庐陵、吉州,元初取“吉泰民安”之意改称吉安。素有“江南望郡”和“文章节义之邦”的美誉。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吉安沉淀出了以书院文化、宗教文化、农耕文化、手工业文化、商贾文化等为主的厚重庐陵文化,并成为赣文化的重要支柱,在中华民族文化史册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历史地位。此行第一站是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庐陵文化第一村”美誉的渼陂古村。“渼陂”一词原为陕西户县古湖泊名。南宋初年,北方饱受兵乱,户县人梁仕阶带领族中子孙迁徙至江西。因怀念故乡,故以渼陂为村名,逐渐发展成为今天的庐陵文化第一村,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古村有明清建筑367栋,古祠堂近20座,古书院4座,古庙宇1座,古楼阁1座,古牌坊4座。梁氏宗祠永慕堂占地一千多平方米,翘角飞檐,镂花斗拱,红石檐柱,石柱四面皆镂刻着嵌有“永慕”二字的20余副长联,可以看作楹联、书法、石刻、建筑艺术于一体的民间艺术博物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渼陂村成为红色革命根据地,村里至今还保留有大批红色革命遗址和战争年代的文物。当我们穿行于古建筑民居的永慕堂、求志堂、“名教乐地”书院等处,甚至走在村道上不经意时都能看到:朱子家训、“忠、信、笃、敬”、“入则孝”、“出则第”、“多留余地”、“世事让三分天空地阔,心田存一点子种孙耕”、 “作天地间不可少之人,为伦类中所当行之事”、“学乃身之宝,儒为席上珍”等大量的文字和对联,充满了传统道德的教训意味,富含为人处世的哲理,涉及修身之境界、持家之根本、处事之品行、交往之气量等等。让人从中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心灵为之一振,思想境界瞬间得以升华。

是日夜宿吉安市区九州国际大酒店。次日晨,站在客房临窗俯瞰绿荫掩映的白鹭洲,古代著名的白鹭洲书院就建在此洲上。我国古代书院一千多年的历史中,江西是最发达的省份之一,曾数度“独领风骚”。 书院文化是庐陵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唐至清,吉安有高于蒙学并有一定规模的书院就有200余所。始建于五代的匡山书院,曾得到后唐皇帝赐额褒奖,是史上第一所得到皇帝表彰的书院;培养了一代名臣文天祥的白鹭洲书院,南宋创建之初,理宗皇帝就御书“白鹭洲书院”以赐;明哲学家、教育家王阳明讲学之地的阳明书院……遗憾的是,大多都不复存在。匡山书院成了匡山小学;白鹭洲书院成了白鹭洲中学,尽管还留下了两栋清明治期间的楼宇,但其他的都被后来兴建的教学楼和文革时期的建筑所蚕食,已失去了原有的气派;阳明书院成了医院等等。当然也有完整保留下来的,如龙山书院,但却得益于是当年朱毛井冈山会师地。就像渼陂古村的古建筑民居,如果不是当年的红四军军部所在地,也许就没有今天的渼陂古村。在旅游经济大潮中,匡山书院、阳明书院等大批古迹重建修复,但已经没有了原有的历史厚重感及文化底蕴。就像我们去的文丞相祠,尽管投资900万元重建后,是那样的富丽堂皇,却给人一种不很舒服的感觉。

上午第一站是庐陵文化生态园。公园以“庐陵文化”为贯穿全园的精神主线,以绿色为基调,以红色为映衬,以古色为点缀,通过庐陵文化展示区等六大景区,综合展示吉安城市形象、反映庐陵人文精神、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锻炼的大型城市生态公园。在场面气势磅礴、人物造型栩栩如生的“十万工农下吉安”群雕和“红军万岁”雕塑前,眼前仿佛出现了硝烟弥漫、火光冲天的战斗情景,耳旁仿佛回荡着惊天动地的枪炮声、呐喊声。顿时,豪迈之情和崇敬之意油然而生。然后,沿着游道一路迤逦而行:独具匠心的“一县一景”、灵秀典雅的浮雕文化墙、集大气秀气雅气于一体的庐陵民俗园、古朴精致的天后宫门、飞檐翘角青砖黛瓦缀饰的庐陵仿古街……引领我沿着历史的长河,品读庐陵的历史,尽览庐陵文化的精髓。记得刚进入吉安时,地陪导游介绍吉安有“一门九进士,父子探花状元,叔侄榜眼探花,隔河两宰相,五里三状元,九子十知州,十里九布政,百步两尚书”的美誉,在此得到了完全的印证。

离开庐陵文化生态园,来到文天祥纪念馆。进入大门,就见一尊文天祥全身塑像,气宇轩昂,正气凛然。跨越石拱桥,拾级而上,进入陈列馆。馆内陈列了文天祥生平事迹、遗物、手迹、著作、碑刻等,文天祥史迹荟萃一堂。通过讲解员的讲解,我对文天祥一生的坎坷经历、光辉业绩和他那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英雄业绩千秋在,一片丹心万古存。文天祥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精神感人至深、教人肃然起敬。他的精神激励我们,要为国家民族的生存和发展、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应有的贡献。

午后结束行程,踏上归途。在车上,还在回味着既是红色之旅又是中华文化之旅的这次吉安之行,觉得我们不能总是颂扬往昔的荣光和辉煌,而应该思考如何把传统和现实有机的融合在一起,见古思今,见贤思齐,让革命传统和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世代永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