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精神耀星城
——“点赞新变化,添彩新岳麓,喜迎十九大”微宣讲稿
范并恕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大家上午好!
我是橘子洲街道湖大社区退休教师范并恕。首先我要感谢街道和社区,给了我一个点赞湖大银龄志工的机会。我今天宣讲的题目是:志愿精神耀星城。什么是志愿精神呢?前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指出:“志愿精神的核心是服务,团结的理想和共同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信念。从这个意义上说,志愿精神是联合国精神的最终体现。”这句话指出了志愿精神的本质,概括起来就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
一、砥砺奋进,育人呈现新亮点
2013年暑假,湖大银龄志工开始集训,因为他们的定位是湖大校园向导、岳麓书院历史文化讲解。在流火融金的日子里,这些平均年龄65岁的白发老人,在教室一坐就是三个多小时,戴着老花眼镜,捧着近五万字的讲义,聆听学校领导、专家教授讲课。他们拿出当年高考的劲头,朗读、查字典、找资料;把对联碑文抄写下来,挂在房间里背诵;牵着孙儿早出晚归,到书院听现场讲解。一个月以后,当新生和家长来到校园里,就听到了银龄志工热情洋溢的校园文化介绍。家长们感慨地说:我们这是来对学校了。
做一次义工也许是举手之劳,但是志工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例如讲解、救援等,这就需要好好学习,天天进步。志愿者通过学习,参与志愿服务,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促进了社会的进步。这种进步是个人价值的自我实现,是通过服务社会与他人,来获得内心的成就感、满足感、快乐感。
十余名负责讲解的银龄志工四年为来访单位、团队及学生班级义务讲解200多场次,听众数万。请书院讲解百元起价,请银龄义工讲解无价。大学校园是人才培养基地,立德树人是学校工作的首要任务。用习主席的话说: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银龄志工每次讲解,听众往往越来越多,还争相与志愿者合影,不是志工比讲解员更专业,而是他们的精神,能够激励莘莘学子,净化灵魂,以至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正是这种精神,催生了今年书院志愿者的招募培训;正是这种精神,值得我们点赞叫好!
二、传递温暖,关爱融汇新形式
志愿服务包含着深刻的互助精神,它提倡“互相帮助、助人自助”。志愿者凭借自己的双手、头脑、知识、爱心开展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帮助那些处于困难和危机中的人们。志愿服务者以“互助”精神唤醒了许多人内心的仁爱和慈善,使他们付出所余,持之以恒地真心奉献。
湖大社区银龄志工,以传承文明、服务学校、提升自我为宗旨,扶贫帮困、敬老助残、关心下一代,将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发扬光大。在传递温暖的同时,不断实践区关工委年初提出的“三工”联动新形式。湖大社区原书记,就是银龄志工协会副会长,而参与红烛讲师团的成员,几乎全是银龄志工。
邵阳黄桥镇留守儿童之家缺少图书字画,银龄志工发动老教师捐书,同时发动湖大老年书画协会、湖大附中团委会参与。湖大关工委副秘书长吴建芳,专门购买了近900元的新书捐赠。中学生代表抱着、提着自己心爱的书来到现场。参与捐书的人数近300,收到青少年读物3000余册,字画70余幅。中学生代表发言说“爷爷奶奶们的爱心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要让关爱他人、奉献他人的优良传统弦歌不绝。”这是义工加关工,关心落到实处,知行合一。
财院校区有位73岁的独居老人陈奶奶,不幸摔伤盆腔骨及左踝骨,生活十分不便。原经贸学院党委书记王世昌、关工委副主任肖雪芳和刘建利等志工,隔三差五登门看望。有些体力活,老义工也吃不消,他们发挥关工委优势,联系了一个班的大学生志愿者,专门为陈老师提供帮助。这是把义工的规模优势、社工的专业优势、关工的资源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
我们点赞银龄志工的精神,就是要形成一种互助友爱的和谐关系。志愿者们在细微的服务中传递着人与人之间的关心与爱护。如果人人都能互相帮助,从个人扩大到群体,再扩大到整个社会,就会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带动邻里之间互助友爱,促进居民关系日渐和谐,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
三、不忘初心,奉献增添新光彩
上次我看见一个身穿志愿者马甲的人在扫地,她说“每月只拿一千多元工资,所以我是志愿者呀。”我无言以对。“奉献”原指恭敬地交付、呈献,即不求回报地付出。奉献精神是志愿服务精神的精髓。志愿者在不计报酬、不求名利、不要特权的情况下参与推动人类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活动,这些都体现着高尚的奉献精神。
无私奉献,能唤醒和培育每一个人的道德良心,从内心深处生长出一种希望社会和谐美好的愿望,从而能去为别人、为社会着想,去帮助别人解决困难。银龄志工身上所洋溢的自我牺牲的品格、无私奉献的境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无疑值得我们大力点赞。
志愿服务人人可为、事事可为、时时可为。今年端午假期,湖大93级电气系150多名校友返校,需要3名讲解员,一些老师没有抢到机会。可是他们不约而同的想,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力量啊。等到负责的刘主任赶到书院,看到的是十几名红衣志工整装待发,还有刚刚出院的言会长,她用了“震撼”两个字来形容。
银龄志工协会言会长,68岁,中学高级教师,原副校长。退休后担任支部书记,每年组织一百多名老人的支部活动数次,看望住院的老人,走访独居的同事,寄钱给外地甚至外国定居的老师,忙得脚不粘地。担任会长后,每年活动要开会通知,每场讲解要协调组织,每篇总结要亲自动手。谁能看出她曾是乳腺癌术后患者呢?今年体检,医生发现病情可能复发。躺在病床上的她说,这十多年我活得值,无愧家庭,无愧学校,无愧组织托付。老同事们含着泪说:“老妹,你这都是累出来的啊”。如今退休老人的生活,早上蹦擦擦,上午微信发,下午二五八,晚上看菩萨。不提薪,不升职,不发奖,也无需用任何东西来证明自身的能力或者价值。为什么奔七的老人还要带病去做志工呢?只有一个解释,在党旗下举起右手的那一刻,就注定了要把“为人民服务”融进血液。用习总书记的话说,“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不正是银龄志工精神的写照吗?
银龄志工的行动,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教育部一线采风栏目、省教育厅网站、省老干局网站、《湖南日报》重晚情栏目版都进行了报道。《长沙晚报》以题为“麓山下,他们是红衣银龄志工”作了整版报道。2016年,湖大离退休处荣获“全省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光荣称号,湖大关工委再次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称号。银龄志工协会多次被教育部老干局、省老干局、教育厅关工委作为典型表彰。银龄志工,成为湖大一张银色的名片,为社区街道增光添彩;银龄志工,成为老有所为的身边榜样,为即将召开的十九大献上了浓情厚意;银龄志工,是一抹绚丽的晚霞,她将辉映星城志愿者最美的朝阳!